阿嬤用手捏著一塊蜜餞嘟到炮媽嘴中的畫面
一直都是炮媽最溫暖的甜蜜滋味
隨著年紀逐漸的增長
我們已經沒辦法成為那個張嘴吃糖的小孩
阿炮的成長 是炮媽的責任
所以宜蘭的橘之鄉是這次的必訪景點
進入門口 左右兩旁各有一個建築物
左邊是展售中心
右邊是手作坊
冷冷的天 下著毛毛的雨
門口迎賓的金桔茶讓人溫暖不少(忘記拍了= =)
橘之鄉主打的就是金棗 和金桔
取自天然的東西本來就是養生的一部分
這更是橘之鄉的主要訴求
玻璃罐中的擺設是時間醃漬的蜜餞
裡面的酸甜滋味彷彿停留在剛入罐的那一剎那
葛瑪蘭把酒一管一管的賣
橘之鄉也是把蜜餞一管一管的賣
是不是以後阿炮的牛奶我也一管一管的餵
橘之鄉的蜜餞很大方
切很多給人試吃
光是金桔就有鹹的有甜的
展售中心的內部還是有一張工作桌
似乎訴說著 眼前的產品就是在這邊一手一手做的 讓人安心
ㄓㄢ
牆上的繪畫和橘之鄉的外牆有些相像
就好像是橘之鄉的目標
讓一切回到最原本的初衷 純樸自然
好的~這個冰 炮媽有買一隻來吃 CP值還不錯
右邊的手作坊外觀
是由樹枝狀的木條建構出來的模樣
有如聖家堂的發想 利用樹枝作為結構體的建築物
讓人不禁覺得藝術背後的連結其實還是來自於大自然
手作坊的桌子上有著各式各樣的道具
提供遊客可以報名參加他們的手作活動
釀造屬於自己的蜜餞
牆邊的道具更是歷史的遺物
有別於機械器具
這樣的木作工具更是溫暖了這個地方
雖然不知道這桶金棗釀了多久
但是肯定是沒辦法打開來吃的= =
在牆壁旁的架上具有一整排的釀造蜜餞
這應該就是所謂經驗的累積 讓時間的考驗幻化成為蜜餞的滋味
上層的乾燥物
應該就是釀造蜜餞需要的香料吧
歐式的擺設 手作的氛圍 纏繞著這個工作坊當中的每一個地方
即使是桌面 也有磚
即使是小黑板 也有斑駁
一種回憶的美 映入眼簾 湧上心頭
在手作坊的角落
放著阿嬤的一張照片
故事告訴我們
蜜餞的甜 是阿嬤給孩子們共同的滋味
留言列表